【李大大与行政审批人员共同为新营业执照盖章】李大大1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考察时,应邀与行政审批人员一起为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的营业执照盖章。他说,我国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和老百姓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民营机构要补上这块短板,激活多层次医疗服务市场。葡中关系将再上新台阶——访葡萄牙总统趣赢娱乐个人下载平台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活力,释放了改革红利,群众方便,企业获利。但改革并非坦途,不会一蹴而就,简政放权也不例外。那么,对于简政放权,市场主体获得感如何?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简政放权效果?还有哪些衔接配套有待完善?本报记者近日在云南省进行了采访。 “坐着办事很容易,跑着办事还有点难。”云南省湖北商会会长祁红珊名下有多家企业,随着政府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祁红珊确确实实感受到办事越来越方便,尤其是可以上网办理的业务,足不出户就能申请,按照时限就可完成,极大方便了企业。 便利的背后是被取消的众多行政审批权。昆明市委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2001年的1016项精简为2015年的83项,审批时限压缩2/3以上,大部分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均压缩到了7个工作日以内。一面是精简,一面是优化流程,审批时长大大缩短,昆明市市场主体数量也有了“井喷式”增长。 不过有时候祁红珊仍会无奈,比如,碰上“土政策”,就有苦难言。“为了破解融资难,我们商会几家企业本想发起设立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项目报上去,相关主管部门却迟迟没有批复。后来一问才知道,由于此前批准的部分企业出了问题,相关部门干脆将所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审批全部搁置了。” 祁红珊遇到的并非个例。在某市中心城区,由于年初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该区要求加强对集贸市场整治,近三个月内关于集贸市场营业执照的审批也被全部搁置。“也不告诉你为啥,反正所有街道都不给盖章。”祁红珊说。 “政府当然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可是不能为了所谓的市场安全就拒绝整个市场。”云南省湖北商会秘书长柳青松认为,简政放权无法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而这背后又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怕担责有一定关系。 实际上,简政放权中不少行政审批权属于层层下放,对企业而言只要没取消,仍然需要报批。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解志勇教授认为,简政放权的关键是放权,对于既能够下放又能够取消的审批应该坚决取消,能够通过电子政务规范的应该优先网上办理。 云南省委编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李志康建议,应该转变管制式思维,将不必要的前置审批转化为事中事后监管,真正做到依法依规的不干扰,违法违规的不放过。 走进昆明市官渡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咨询服务岗”格外显眼。如果说简化行政审批在于激发大众创业,那么减税政策则属于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轻负担。 近年,云南省“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如何最大程度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成为企业的期盼。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存在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人员很难掌握具体标准及申报流程,为此,昆明市国税局专门上门了解企业在处理境外投资业务时关注的涉税热点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让税收优惠政策得以落地。“除了上门介绍税收优惠政策,税务局还会不定期组织企业财会人员免费培训。”祁红珊说。 然而,由于改革力度较大,部分改革举措不仅行政相对人对政策不熟悉,公职人员也未必能全部掌握。营改增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但部分企业需新开设国税账户。此前,昆明市个别税收征管员存在指定税户开户行行为,而实际上指定开户行的政策早已取消。本报披露此事后,昆明市国税局自查发现原因竟是部分工作人员对该政策并不熟悉,为此,全局启动对营改增政策的培训,提高税收征管人员对政策的把握水平。 绝大多数企业均听说过简政放权,可哪种审批权得到了简化,大多数企业仍知之不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政策有的省份已经大张旗鼓施行,但在有些县市却仍然未启动。 简了哪些政,放了什么权?除了制定许可目录和权力清单、公布摸清权力家底,云南省在大幅削减审批事权的同时,专门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审批信息及时公开,实行阳光审批。 解志勇认为,在改革初期,有必要加强对执法者的培训,同时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向社会公众公布权力清单及行政审批需要办理的手续。“对密切相关的当事人在可能的情况下有必要逐个告知,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 “政务信息化是规范行政审批权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加强过程透明和事后监督。”解志勇说。 原本只需要到市一级办一个证就能在全市营业,审批权下放后却需要到每个县报批;前置审批取消了,后续审批却仍坚持要前面部门盖章。少数地区和部门的简政放权,反而为企业添了麻烦。 “在简政放权初期,确实容易在衔接上出现问题,但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不能因此否定简政放权。”解志勇说。 精简行政审批权后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审批事项的削减,并不表明工作职责的消失,而是管理方式的转变。”李志康说,“云南省在权力清单的基础上,将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属于政府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将以逐项列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政策很好,落实是关键。”昆明市官渡区源美广告公司总经理虞廷忠说,一些政府部门为官不为的现象仍存在,“权力打架,企业遭殃。” 解志勇认为,政府部门行使权力、适用法律应该从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角度出发,善意解释有关法律法规。“部分行政不作为虽然不违法,但是并非出于善意,这也是出现‘我妈是我妈’等各种奇葩证明的原因。” “证照实行跨地域、跨部门互认,在技术上难度并不大,多数行政工作人员拖着不办的原因说到底是没有善意解释法律。”解志勇说。“克服权力任性需要较长的过程,当前改革肯定会有阵痛,有必要通过制度设计,对不善意履职者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淘汰机制。” 为了确保简政放权落地,昆明市建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专项督查制度”,抽取部分市级单位及县区进行专项督查,未被抽取作为实地督查对象的单位则以书面形式报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自检自查情况。在开展专项督查的同时,积极督促各行政权力单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由“重审批、轻监管”,逐步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记者 杨文明)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王然通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依据相关规定,对上述13家出版社中的11家出版社分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责令11家出版社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不合格图书。此外,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吉林摄影出版社已被当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国家全方位布局“双创”,释放经济内生动力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赵晓辉、华晔迪、安蓓、高亢)距国务院总理李大大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到一年,有关“双创”的顶层设计已然出炉。从“简”字入手激活市场,从“钱”字入手保障资金,从“机制”入手打造制度环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已对“双创”进行了全方位政策布局,将进一步激发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3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就业总量压力变大,结构性矛盾凸显。 同时,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耗能、粗放式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更多市场的力量。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一个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关键是要发挥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智慧,把‘人’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双创’的作用正在于此。”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说。 毫无疑问,要激发市场主体的能量,必须通过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 不断完善升级的政策措施,释放清晰而明确的信号:创业创新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正在获得空前的大力支持。 宁家骏认为,国务院日前出台的意见就是要从资金链、创业创新链、产业链、就业链几个维度,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让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意见明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创业环境;坚持需求导向,释放创业活力;坚持政策协同,实现落地生根。这其中,既有完善公平市场环境、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等“软措施”,也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资本市场、创新银行支持方式等“硬政策”。 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推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券融资支持,研究探索创业券、创新券等公共服务新模式,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这些实实在在的新举措让不少创新创业企业感到兴奋。除了资金方面的创新之外,意见关于知识产权的表述最受关注。意见明确提出,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缩短确权审查、侵权处理周期。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对侵权行为惩罚力度加大,正在扭转一些从业者以往跟随模仿的习气,只有当创新成果的权益得到有力保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才会义无反顾投身创新。”一家从事消费电子产品研发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政策“东风”正在激发一些传统制造企业投身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在总部位于佛山的志高空调云服务中心控制室,大屏幕上跳动着分布于全球的志高用户家中空调运行状况,这套斥巨资构建的智能系统,能根据用户家所在地气候情况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 在上海,90后大学生创建的云数据服务公司TEAMBITION成立一年多营业收入增长近30倍,其创建初期获得一笔来自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其中就有国家用于扶持新产业的专项资金。受托管理机构国投高科董事长郝建告诉记者,国家资金分散参股到二百余只创投基金,以纯市场化方式支持创业项目,客观上正在促进遍地开花的创业创新局面。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骨干企业意识到,创新创业是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链趋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海尔集团近期搭建了一个创新平台,为集团和社会创业、创新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创投等资源支撑;TCL创投汇聚集团旗下工业研究院及产业资源联合打造19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孵化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让企业充满活力,也激发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苏州分院副院长张皓勇说,如今在各大高校里,青年人创新创业的热忱正在发生着质变和量变。 当前,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路清晰,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宏观环境正在形成。这激发了不少人投身创业创新的大潮。不过,部分受访的创新创业人士反映,目前还存在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简政放权不够的情况,阻碍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据介绍,国内一个医药产品由研发、临床实验、批量生产到最终上市销售需要12到15年,而美国平均只需8到10年。其中,国内仅等待临床实验审批一项就需时2年,而美国是备案制,30天就能拿到批文。 同样留学归来创办生物医药企业的罗永章说:“对于需要前期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汇聚研究人员毕生心血结晶投资回报收效极慢的生物制药产品,两年的等待足以让一个企业倒闭。” 创业者关鸿亮也有不少苦水。“人才、资本等要素本可自由流动,有些政府部门却成为阻碍其流动的无形屏障。”关鸿亮提到,公司创始之初是在北京某区注册,发展壮大后把公司搬到了租金相对便宜的另一区县,但因其是纳税大户,原注册地不允许其搬迁,要求其仍在原地缴税。 为了便利创新创业者,切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日出台的意见单独开列一条强调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督查,指出要加快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普惠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督导机制,建立和完善政策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全力打通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尽管创新创业仍面临一定的问题,但人们一个共同的感受是:创新创业的氛围前所未有。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创新创业氛围活跃地区,一大批各具特色旨在促进创业创新的众创空间不断涌现。科技部数据显示,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已超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仅北京市各类孵化机构超过150家,入驻企业超过9000家。 “这是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一位创业八年、成功推动企业在港交所上市的创业者说,无论是社会氛围、融资环境、人才素质,还是国家各种扶持政策,都已产生成效,“它让优秀的人,不会被埋没;也让有理想的人,更有机会实现自身梦想”。
银监会表示,本轮以初级内部评级法为主的高级方法核准,是我国银行业实施高级方法的第一步。下一步,银监会将做好后续监管工作,运用现场、非现场等多种手段督导实施银行持续满足监管标准,同时有序推动第二支柱核准、审慎推进第一支柱高级方法升级换代,以实施高级方法为契机,推动银行提高风险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